500购彩大厅~welcome首页
500购彩大厅~welcome手机版APP
- 500购彩大厅~welcome登录2023-02-12
- 500购彩大厅~welcome必赚方案2023-02-15
- 500购彩大厅~welcome赔率2023-09-07
- 500购彩大厅~welcomeAPP2023-10-18
- 500购彩大厅~welcome网投2023-06-12
500购彩大厅~welcome必赚方案

- 编辑 :
500购彩大厅~welcome
时间 : 2023-10-02 浏览量 : 763 中新网昆明12月8日电 (胡远航 罗婕)8日,第二届中国—印度洋地区发展合作论坛在云南昆明召开。与会代表围绕“蓝色防灾减灾合作”议题进行探讨,达成建立全球区域次区域和国家间的合作机制与平台、加强海洋科学领域的团结协作、推动建立多灾种的海洋灾害观测和监测网络、加强对印度洋地区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和技术培训等共识。
图为论坛现场。中新网记者 胡远航 摄
海平面上升、海洋灾害频发、富营养化、海洋酸化等问题,严重影响到印度洋地区民众的财产安全、食品安全乃至生命健康。为共同应对这一挑战,本次论坛专门设立了蓝色防灾减灾合作分论坛,展开对话。
“海洋越来越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的影响,我们必须采取共同行动保护和恢复海洋的复原力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巴基斯坦经济事务部常务秘书卡齐姆·尼亚兹建议,各国进一步整合气象、海洋学数据,建立协同的蓝色灾害区域预警系统;增强沿海基础设施,抵御风潮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加强科技合作和防灾减灾培训,构建跨区域的协作能力。
南非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部部长西赫莱·齐卡拉拉介绍,在南非,主要是通过国家灾害管理中心来实施蓝色防灾减灾工作。南非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灾减灾技能培训等方面,和更多国家结成伙伴关系。
中国自然资源部原总工程师张占海认为,“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倡议最重要的抓手是实施大科学计划,倡导以共同设计、共同设施、共享成果的方式推动解决全球性、地区性、国家性海洋可持续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他期待印度洋地区国家更多的科研机构和科学家成为合作伙伴,为印度洋地区深海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作出贡献。
“埃及面临的蓝色灾害主要是海平面上升对我们沿海地区特别是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影响。除此之外,海啸、石油泄漏等灾害也更加严重。”埃及国家海洋与渔业研究所副主席苏珊·埃尔格拉巴维说,埃及已经认识到形势的紧迫性,并制定全面的战略来应对蓝色灾害的挑战。然而这一问题的规模和复杂性需要超越国界的共同努力。呼吁各国加强合作,通过正面应对气候变化来解决蓝色灾难的影响。
坦桑尼亚桑给巴尔蓝色经济和渔业部首席秘书阿布德·琼布,强调跨部门和跨界合作对应对蓝色灾害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共同的区域组成成员,我们必须要动员起所有利益相关方立即处理海洋灾害预防,共同制定相对应的计划。”阿布德·琼布认为,合作的方向至少包括蓝色经济转型、海洋灾害预防、海上安全和海上航行保障、信息交流与管理、港口合作等。
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国际合作司司长徐伟表示,海洋治理面临严峻的挑战,中方愿与印度洋地区国家加强蓝色经济合作,为海洋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具体而言,中方将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实施气候信息及预警系统项目;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与印度洋地区国家分享海洋防灾减灾技术和管理经验;开展防灾减灾领域更多小而美、惠民生项目等。(完)
中新社香港12月8日电 题:巴塞尔艺术展为何钟情香港?
——专访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总监乐思洋
今年是巴塞尔艺术展来到香港的第十个年头。作为拥有超过50年历史的全球顶尖艺博会,巴塞尔艺术展在一定程度上被视为国际艺术市场的风向标。
巴塞尔艺术展为何选择香港作为在亚洲的唯一驻地?商业与艺术如何完美适配?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对推广亚洲艺术有何使命?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总监乐思洋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对这些问题作出解答。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疫后首届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已顺利举办,国际艺术界有何反馈?明年展会筹备进展如何?
乐思洋:非常幸运,在3月展会开幕前,香港和内地恢复正常人员往来,所以展会特别热闹,反响也比预期好很多。很多画廊在展场遇到了十年没见的内地朋友。而这一届展会的访客参与率已基本达到疫情前的状态。当然,其中更多是来自亚洲、特别是中国内地来访的观众。今年的大重逢令人非常暖心,不仅有疫情前很多常见的亚洲收藏家,还有各大美术馆的领导、团队,国际上也来了很多欧洲藏家和艺术界领袖。不过,因为政策调整的时间离展会开幕较短,所以来自美国的访客数量还是稍少了一些。
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装置艺术作品《南瓜》在2023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展出。李志华 摄
如果说2023年是暖心的一年,那么2024年会是让人振奋的一年。这是因为,尽管整个亚洲已从疫情中恢复了很多,但仍有很多国际友人还没回到重新开放的M+博物馆和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所以预计在2024年,会有更多的国际艺术爱好者回访香港。
2024年,巴塞尔艺术展会更加深入与本地机构合作,希望让艺术走进香港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同时,在疫情后,我们也会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有更多互动计划,比如把其他艺术机构请到展会的环节中,也把展会的贵宾邀到大湾区的内地城市进行参观等。
2019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展品《空中城市》。李志华 摄
中新社记者: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香港,有哪些独特优势?这座城市的艺术气质体现在哪里?
乐思洋:香港最大的优势当然是坐落于亚洲的中心地带,处在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最前沿。近年来,香港的文化气息愈加浓厚,给予国际上的艺术产业先锋更多启发,吸引他们来到香港开办展览或者参加巴塞尔艺术展。尽管香港办展的租金很高,但也有很多艺术家来香港落足。香港有很多间艺术家开的空间,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和M+博物馆的开放,都是对香港作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最好的肯定。
香港的艺术气质在于,这座城市本身就得益于东西方的交往,人们的文化思维十分开放、活跃,愿意去接受新元素。无论是时尚或者纯美术,新的食品和餐厅以及不同菜系等等——香港方方面面的文化都融汇东西,这本身就是香港之于艺术领域的一个巨大吸引力。
中新社记者:如何看待近年中国内地新锐艺术家的表现?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在推广亚洲艺术方面可扮演怎样的角色?
乐思洋:新一代的艺术家不仅关注画作或雕塑,也更多注重新媒体和受AI启发的艺术品,他们的嗅觉非常敏锐。而美术馆、艺术画廊对新锐艺术家的推广做得非常好。特别在香港,M+博物馆特设了香港新兴艺术家单元,体现整个亚洲和香港对新锐艺术家的重视。我觉得新一代收藏家的品位和收藏的风格更加前卫,更愿意去尝试新媒体,探索新的画廊,这对中国新锐艺术家作品的推广也有很大作用。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有一个“亚洲视野”展区,同时另有一个“艺术探新”单元,专门推广亚洲艺术家和全球新锐艺术家。巴塞尔艺术展希望通过自己的平台去感染其他平台,为艺术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培养下一代艺术家,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
2021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李志华 摄
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并非一味追求西方的艺术运营方式,而是更着眼于东西方艺术的交流。在即将开启的第二个十年,香港展会之于东西方艺术交流的“桥梁”应得到构建。这个“桥梁”是双向的,东西方的艺术应相互认识、相互了解。现在亚洲各地有不同的艺博会,新加坡、东京、上海、香港、台北……各地携手推广亚洲艺术,很快就能在国际上吸引更高关注。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的优势在于,依靠香港这个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来举办大型国际博览会,形成较大影响力,而巴塞尔艺术展在瑞士巴塞尔、法国巴黎、美国迈阿密的展会也都在推广亚洲艺术,将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亚洲当代艺术将是自然而然的过程。
2022年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展出大型装置艺术作品《生命的花园》。李志华 摄
中新社记者:有人觉得商业和艺术某种程度上格格不入,巴塞尔艺术展如何兼顾两者?您又如何看待艺术与大众的关系?
乐思洋:我经常给收藏家解释,艺术需要支持。商业与艺术是一对非常巧妙的结合。香港的商业气氛本身非常完善和成熟,所以艺术才能自然而然地迅速扎根于此。过去十多年,香港拥有全亚洲数量最多的国际画廊,能够支撑国际化美术馆的运营,同时吸引顶尖拍卖行来此设立总部——这是因为香港的商业气氛非常适合艺术产业落足。
2023年3月举行的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场内人士与参展商交流。李志华 摄
艺术本身非常具有感染力,但也需要推动。没有展会平台的基础,艺术便无法巧妙地登上国际舞台。我一直相信,生活的极致就是艺术,生活与商业是分不开的。展会每年会邀请很多企业作为合作伙伴,让大众更容易对艺术形成自身认知,大力促进对艺术的推动和普及。反过来,很多企业也希望通过艺术去推广产品或服务,这是非常精致的方式。而且年轻一代对文化的嗅觉非常敏锐,对艺术和当代艺术的认知度非常高,企业通过艺术来达到推广效果,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当代艺术的产生就是为了大众。和现代艺术、古典艺术不同,当代艺术能更有机地融入生活本身,而且个人参与性非常强,所以实际上,参与艺术就是在参与对话。我们希望观众更积极地对艺术提问,更积极地走进艺术馆、美术馆——当代艺术应该呈现给大众。
2021年5月,第九届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举行。李志华 摄
中新社记者:您认为东西方当代艺术在创意思维、创作手法方面有何异同?两者出现了哪些互鉴与交融的趋势?
乐思洋:在20世纪初,很多中国艺术家去日本或者法国学习,从那时就受印象派、野兽派、抽象派等艺术派别的影响,个中元素也得以呈现在作品之中。而当代艺术更进一步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化。在艺术创作中,亚洲艺术家不仅去运用西方的艺术元素,同时保留了很多东方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元素。同时西方艺术家也来亚洲学习交流,被古今亚洲的艺术元素所感染,比如中国的水墨画和韩国的单色画。伴随着国际化的推动,东西方的当代艺术在各大艺术展览中不断进行着对话与交融。巴塞尔艺术展,特别是香港展会的作用,就是架起东西方当代艺术交流的“桥梁”。
徐冰的代表作《天书》。张炜 摄
中国艺术家徐冰创作的“字”就是融汇东西艺术元素的最好例证。他创作的“字”借鉴了中国书法,但又加入了西方字母的元素,从而拼合成一种新的“字”。韩国最早创作单色画的艺术家,受欧洲艺术的影响极深,但在创作中仍保留了很多儒家思想和水墨的元素。以他们为代表的亚洲艺术家在国际上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这也是从巴塞尔艺术展在香港立足开始十年来所发生的一些变化。(完)
乐思洋,1987年生于中国内地,是首位能说流利中文的香港巴塞尔总监。她成长时期曾在中英两地生活,拥有佳士得美术学院现当代艺术硕士学位以及伦敦大学学院城市规划、设计及管理学士学位。曾于阿联酋私人收藏机构担任收藏代表,2012年加入巴塞尔艺术展。2022年底被任命为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总监,负责领导巴塞尔艺术展这项亚洲旗舰项目的方向制定。
- 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进入第二周:更大的雄心还是更多的行动? 2023-07-27
- 台湾六桂宗亲访闽 走亲访友叙宗情 2022-12-13
- “现代化”与“新优势”,两个关键词透视澜湄合作新动向 2022-12-13
- 国家卫健委:中国援外医疗从“输血式”援助转向“造血式”合作 2023-04-06
- 青海:野生大天鹅群在黄河越冬 高原冬日添靓景 2023-02-16
- 中老铁路“云贵·澜湄线”国际货运专列在贵阳首发 2023-05-13
- 2023-2024赛季国际滑联短道速滑世界杯北京站开赛 2023-09-07
- 祝贺!混团世界杯国乒七连胜 2023-10-02
- 河南全面建成“米”字形高铁网 最后“一笔”济郑高铁全线开通 2023-09-17
- 天津举办首届轨道交通产业发展促进大会 成立天津市轨道交通协会 2023-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