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日报网12月8日电 当地时间12月6日,美国内华达大学(University of Nevada)拉斯维加斯分校发生枪击事件,造成3人死亡,1人受伤。根据警方消息,袭击者已在该事件中被击毙。

美国微软全国有线广播电视公司(MSNBC)网站报道称,这起致命枪击事件为美国枪支暴力最糟糕年份又增加了血腥的一笔。就在几天之前,美国2023年发生的造成不包括枪手在内至少4人死亡的大规模枪击事件数量达到了38起,创自2006年以来的新高。
据美国媒体Awful Announcing网站报道,在拉斯维加斯参加比赛的美国篮球巨星勒布朗·詹姆斯(LeBron James)表达了对全美不断发生的枪支暴力事件以及该国应对枪支暴力危机迟钝反应的失望。
“我们是唯一一直在应对和处理同一件事情的人,每起事件发生时就只会说同样的话,但它(枪击)还继续发生着。”詹姆斯说,“能够获得一把枪,能一次又一次做出这些事,(情况)没有任何改变,这简直荒谬透顶。”
“在校园、商场、电影院以及各种各样的地方,我们不断失去无辜的生命,这根本说不通,荒唐至极。”他批评称,“我们其实什么都没做,实际情况是,获得枪支变得越来越容易,这太愚蠢了。”
美国控枪运动团体“布雷迪”(Brady)的负责人克里斯·布朗(Kris Brown)批评指出,美国今年发生了数量创纪录的大规模枪击事件,“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的学生们从小就被预防枪击事件的演习所影响,而他们的余生也将感受到今天(这起事件)的连锁影响”。

美国在线新闻网站Ark Valley Voice6日也刊文称,美国正处在枪支暴力泛滥的漩涡之中,这个国家与枪支的“浪漫关系”必须结束。
文章认为,导致美国枪支暴力如此严峻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对暴力的日渐容忍和正常化以及枪支的易获得,二是美国各级政府未能抵抗枪支游说团体。
根据“枪支暴力档案”的统计,截至12月6日上午,美国2023年共发生了630起群体性枪击事件,而一年只有365天。
文章沉痛地表示,就在撰写这篇文章之时,这一数字已上升至631,因为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发生了枪击事件。在这之前,得克萨斯州的一则新闻还提到,一种可以将手枪改造成机关枪的新设备已经被发明出来。
(编译:高琳琳 编辑:王晔 韩鹤) 【编辑:梁异】

中新网福州12月8日电 (叶秋云)日前,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福州市20家咖啡销售单位的59款现制现售咖啡开展比较试验,均检测出低含量的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样品涉瑞幸、星巴克等知名品牌。随之,“喝咖啡=致癌”这一消息在网络平台流传广泛。
图为星巴克咖啡。叶秋云 摄
记者从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获悉,“喝咖啡=致癌”是一个“伪命题”。咖啡里虽含有丙烯酰胺,但以正常人喝咖啡的量,远远达不到致癌的程度。
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副研究馆员、高级工程师陈然表示,咖啡豆在烘焙中确实会产生丙烯酰胺,是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认定的二类致癌物质。
那意味着咖啡就不能喝了吗?陈然说,当大家谈毒性时,就必须谈到剂量。实际上,一杯咖啡中的丙烯酰胺量非常少,想达到对人体有影响的量至少得喝两三百杯咖啡。
陈然表示,大众不必谈丙烯酰胺色变。实际上,淀粉类食品在加热时多少都会产生一些丙烯酰胺,少量的丙烯酰胺不会对人体造成影响。
那么,丙烯酰胺是什么?在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四类致癌物中,丙烯酰胺属于2A类致癌物,也就是对人类致癌作用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证据充分。大量动物试验表明,丙烯酰胺具有致癌性,能够造成神经系统损伤。很多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丙烯酰胺与肾癌、子宫内膜癌、头颈部肿瘤有关,不过这些致癌性也只是“疑似”。
哪些食物容易产生丙烯酰胺?福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提醒,咖啡中确实含有潜在致癌物丙烯酰胺,但不止咖啡有这种物质;油炸食物才是人吃进丙烯酰胺最主要的来源,油炸食物更要少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