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2023年汛期,华北、东北等地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应急管理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统筹考虑2023年各地受灾情况、未来天气变化趋势以及灾区实际需求,近日向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等15个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紧急调拨37万件棉大衣、棉被等中央救灾物资,全力支持地方做好冬春救助工作,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发布寒潮预警 多部门积极应对
受新一轮冷空气影响,新疆阿勒泰地区大部降温幅度超过10℃,山区最低温度降至零下30℃。当地气象部门12月6日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阿勒泰地区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寒潮天气。
为应对寒潮天气,阿勒泰市各供热企业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力保障城区供热。

为保障寒潮天气牲畜安全越冬,阿勒泰地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畜牧业合作社和养殖户加强生产管理,做好牲畜饲草料搭配、动物疫病防治、棚圈防寒保暖等工作。目前,阿勒泰地区相关部门正深入各地指导防寒潮准备工作,保障农牧业安全生产。
冷空气来袭 多措并举积极应对

据山东气象部门预计,在未来3—6天,山东多地将出现降温。当地提前响应,供暖、农业等领域多措并举,应对这次天气过程。
在济南,当地农业部门成立4个技术指导组分赴各区县开展寒潮天气防范和应对技术指导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稳定供应。
在东营市,东营区划分了供暖服务“网格”,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管家和2—3名助理管家。居民可以“点对点”直接联系到自己片区的供暖管家,解决暖气不热、漏水、阀门维检修等各类问题。 【编辑:梁异】

孩子发热到底如何正确应对?家长应对指南来了→
当下正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时段,尤其抵抗力较弱的孩子更易染病,目前多地医疗机构也是迎来了患儿的就诊高峰。儿童感染呼吸道疾病后,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而这也是令家长最为担心和焦虑的。是不是孩子只要发烧就必须去医院?哪些情况才是真正需要及时就医的?来看看专家怎么说。
如何正确看待孩子发热?

发热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发热温度的高低并不代表疾病的严重程度。呼吸道感染时,发热几乎是不可避免的,而绝大多数呼吸道感染都是轻症。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杜逸亭:当我们体温大于38.2℃,同时孩子的月龄大于等于两个月的时候,就可以选用对乙酰氨基酚解决发热的问题,当月龄大于6个月的时候,就可以选用布洛芬或者是对乙酰氨基酚。护理方面也非常重要的,可以选用温水浴,温水敷额头,适当脱减宝宝的衣物,同时可以降低室内的温度。
如果孩子持续发热超过三天,尤其是体温超过41℃,或者出现了呼吸加快、喘憋、呕吐、尿量减少等情况,就需要及时就医。
这些常见误区要避免
正如专家所言,发热本身不是病,而是一种症状;退热不是治病,而是缓解孩子的不适。希望了解到这两点,可以帮助家长减轻焦虑。专家提醒,应对孩子发热,家长还应避免以下常见误区。

大多数情况下,发热是人体应对感染的一种保护机制,它能降低病原体的活跃度,促进人体免疫细胞产生,有助于加快疾病恢复。因此家长没必要一看到孩子发热,就给他吃退热的药。
不过体温过高,会增加孩子的心肺负担,因此必要时可以给孩子吃退烧药。
北部战区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魏兵:不建议两种退烧药交替应用或者是联合应用,这样容易导致药物过量,什么情况可以两种联用?比如这个孩子布洛芬剂量已经足够了,效果仍然不好,然后就过了四五个小时,再换成对乙酰氨基酚。

孩子发热时,可以多补充水分,但不要盖上厚被子去捂汗,这样做对退热意义不大,还可能导致脱水。
说起孩子发热,家长最害怕的就是发生热性惊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烧抽了”。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家长该如何应对?
医生介绍,由于孩子神经系统发育不全,体温短时间内波动过大,可导致热性惊厥。热性惊厥有家族遗传倾向。热性惊厥主要发生于6个月到6岁的学龄前婴幼儿。常见症状是四肢抽动、肌肉僵硬、双眼上翻、牙关紧闭等,严重时可能出现口吐白沫、意识丧失。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杜逸亭:出现热性惊厥的时候,家长不要特别焦虑担心,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就是把孩子平卧。为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不要强行摇晃宝宝或者给宝宝服用药物,这样会引起药物的反流误入气管引起窒息。
发生热性惊厥的患儿绝大多数在5分钟内得到缓解,一般不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也不会造成远期后遗症。如果孩子抽搐持续5分钟以上不能缓解,或者24小时内出现多次发作,家长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请求专业人员救治。(央视新闻客户端) 【编辑:梁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