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12月8日电 (尹倩芸)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宣传月启动仪式暨北京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宣传月启动仪式8日在北京举行。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现场登记将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启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康义表示,希望每一位普查工作者坚持科学普查、依法普查,高质量完成普查数据采集审核任务,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准确。希望广大普查对象开门迎接普查,认真配合普查,如实申报普查内容,依法履行责任和义务。
“只有全面、准确地掌握全市经济总量、结构变化以及经济发展趋势,才能更精准地制定和完善经济规划和政策,更好推动全市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北京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北京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组长夏林茂表示,北京市普查工作正扎实有序推进,并将以此次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广泛组织宣传动员,为普查顺利实施营造良好氛围,高质量完成各项普查任务。
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宣传月启动仪式暨北京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宣传月启动仪式现场。主办方供图

关于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主要工作进展情况,国务院经济普查办公室副主任、国家统计局普查中心主任刘文华介绍称,今年下半年,已组织全国210多万普查员开展入户清查工作,全面摸清普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准确界定普查对象与分类,抓紧编制普查名录,为下一步开展普查登记做好准备。2024年普查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主要任务是开展普查登记,组织事后数据质量抽查,审核汇总并发布普查主要数据。
此外,启动仪式通过视频展示、现场讲述、情景剧演绎等形式,回顾经济普查历史,科普经济普查知识,解答社会公众关心的普查问题。
据悉,此次仪式由国家统计局、国务院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承办。(完)
中新社昆明12月8日电 (胡远航 罗婕)第二届中国—印度洋地区发展合作论坛8日在云南昆明召开。论坛发布《中国—印度洋地区蓝色经济发展合作联合声明》及成果清单,包括成立中国—印度洋地区蓝色防灾减灾联盟、启动蓝色经济智库网络等。
本次论坛以“助力蓝色可持续发展 共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下设“中国—印度洋地区蓝色经济合作”“蓝色防灾减灾合作”“生物多样性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印度洋岛国可持续发展”四个平行分论坛。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肖捷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和印度洋地区国家面临着疫后经济复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相同任务,是促进蓝色合作的天然伙伴,应进一步加强理念沟通,深化务实合作,共促蓝色发展,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署长罗照辉介绍,中方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倡议做了大量工作,并和印度洋地区国家携手达成众多成果。中方将继续向全球发展合作投入更多资源。
马尔代夫副总统拉提夫提到,作为一个岛国,马尔代夫依赖于海洋资源和海洋经济,面临着气候变化等威胁。可持续发展,是地区国家共同的目标和责任。大家应彼此包容、竭诚合作。
“当前,气候变暖与海平面上升、海洋灾害频发、富营养化、海洋酸化等海洋灾害日益严重,采取协调和紧急行动保护海洋是现实之需。我们必须共同努力,通过加大对海洋科学研究的投资力度,建立联合防灾减灾机制等,应对挑战。”南非公共工程和基础设施部部长西赫莱·齐卡拉拉说。
当日论坛发布《中国—印度洋地区蓝色经济发展合作联合声明》及成果清单。声明提出,各方一致同意,为可持续的海洋保护和蓝色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环境。同时,各方愿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推动南北对话,并加强三方和多方合作。
成果清单包括:成立中国—印度洋地区蓝色防灾减灾联盟;建成并启动蓝色经济智库网络;推进中非海洋科学与蓝色经济合作中心建设;中方将为印度洋地区国家实施200个农业减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应对气候变化和绿色发展等民生领域“小而美”援助项目;实施“蓝色英才计划”,未来3年为印度洋地区国家培训各领域人才2万名,并设立100个专题培训项目;建立中国—印度洋地区海洋合作与培训中心;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实施气候信息及预警系统项目;实施渔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计划;提出“新能源印度洋”倡议等。(完) 【编辑:刘阳禾】